1950年1月,津市市人民政府接管了私立明道中学。4月胡友成校长卸职,校董会改组,推选詹苍云为董事长,覃程杰为副董事长兼任校长。6月学校从明道村钟家岗迁至城区津兰完小(现火花幼儿园)。12月,由学校申请、津市人民政府报请常德行署批准,将明道中学更名为津市市立初级中学。
1951年3月,常德行署免去覃程杰的校长职务,任命杨立达为校长。校址又由津兰完小迁至汪家桥原农校旧址(现经纬编厂)。原明道中学的13、14、15、16、17班,依次编为市立中学第一、二、三:四、五班。同年上期,新招一个班,下学期又扩招4个班,共10个班,在校学生500余人。
1952年,津市隶属澧县,学校又更名为“澧县第四初级中学”。1954年4月,杨校长免职,上级任命周贻武为校长。7月津市恢复市的建制,学校也随之恢复了市立中学原名。省教育厅为了改善市立中学的办学条件,拔专款8万元,买下澧水南岸原澧县县委和政府机关建筑,作为永久性校舍。自此,我津市一中雄踞鹿头山上,北枕澧阳千畴沃野,南挟武陵万顷秀山,天钟气秀,地汇人雄,为共和国造就代代群英。
人民政府接管学校以后,立即着手改革旧的教育制度,教学内容和管理方法,调整学校领导班子,充实教学力量,建立了工会,共青团等组织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,投身社会实践,改造思想,提高觉悟。通过学习与实践,初步清理了封建买办的、法西斯的教育思想,树立科学的、民族的、人民大众的教育思想。坚持教育的工农兵,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。在学生中,大力开展“互爱”教育,贯彻阶级路线,废除体罚制度,建立起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。在教学方面从1952年起,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,贯彻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:组织教学,检查提问,讲授新课,巩固新课,布置作业。通过几年的教改整顿,教育思想得以端正,工作热情高涨,教学质量显著提高。毕业生大部分均能升入普高和其它中等专业学校。1955年,在校学生人数达到600余人其中工农出身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5%以上。校园内一派生机,大有奋进之势。
分享到: